如何理解“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大多数健康长寿,体现在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健康老龄化着眼点是群体的健康长寿,而不能仅满足于个别人的高寿记录。但群体的健康长寿是以个人的健康长寿为基础的,因而,创造条件保证大多数老年人均达到健康长寿时,群体的健康长寿才能得以实现。
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质量是有客观标准的,是可以量化的。欧洲老年学会主席戴尔指出,这一标准包括:减少由衰老带来的疾病,使急、慢性病得到治疗和康复,尽量减少长期患病和需要人长期护理的时间,延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老年人独立的时间,减少老年人受歧视的时间等。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提高得很快,但生命质量不够高。一是老年期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二是进入老年期后,存活时间短,或者说,老年人的更替较快;三是进入老年后的17年左右余寿中,预期的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
人类老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
这里所指的“健康转变”,实际上是指“第一次健康转变”和“第二次健康转变”。前者旨在使死亡率下降,这可以通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改变不卫生习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对儿童推行计划免疫,消毒杀虫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保证。
而“第二次健康转变”,则指解决已存活到老年的庞大人口,如何延缓衰老的保健问题。此外,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把健康涵义的外延延伸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