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实际上就是每个人如何控制、管理自己的问题,在形成已有习惯、固有思维太过强烈等因素作用下,说服自己改变就会很难。并且人们总会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使得说服自己难上加难。
明明病的“症状”就是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可为,却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其实,所谓的“明明病”只是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下,人们日常的惯性和惰性冠以了一个名称而已,只要相对注意改正自己的惰性就好。
疾病需要对生理或心理有明确损害,“明明病”肯定不是疾病,充其量是一种障碍。
它实际上就是每个人如何控制、管理自己的问题,在形成已有习惯、固有思维太过强烈等因素作用下,说服自己改变就会很难。并且人们总会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使得说服自己难上加难。
对于如何改正“明明病”,应该让积极心理代替消极心理。当你有侥幸心理时,要认识到侥幸只是一种自我催眠,并且可以用“肯定”来警示自己,比如“吃了肯定会变胖”、“不吃药肯定恶化”等;有惰性时,这可以用“做了会更好”来应对,如“去体检一下更能确定健康状况”等。当然,也不要过分渲染“明明病”,现代都市人生活压力大,偶尔的放松也是一种调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