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步入小康社会后,人均寿命已大大增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永恒的话题,下面为老年朋友们介绍六种老年人秋冬季易发的常见疾病和板蓝根的保健作用。
中医看6种秋冬季常见疾病
关节炎:进入秋冬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关节炎症病史者,可选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等药膳,以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皮肤感染:秋冬季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气管炎:秋冬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要注意改善居室环境,空气要流通,没有烟尘污染。
肺炎秋燥症:秋冬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表现为咽干口燥、鼻炎鼻痒、便秘等。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调养也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
感冒:秋冬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运动锻炼对增强体质、减少感冒也很有帮助。
胃病复发:每到秋冬季, 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 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还要注意 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板蓝根为老人秋冬季常见疾病保健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板蓝根含有靛甙、B—谷甾醇、氨基酸等,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中药大辞典》言其能“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咽肿、痄腮、火眼、疮疹”,充分肯定了它广泛的效用。板蓝根的叶,即中药大青叶,也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良药,对于流感、流脑、腮腺炎、红眼病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具体服用方法如下:
1.防治感冒、流感。取板蓝根20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或加用羌活10克,煎汁饮用,连服三日。也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一包,每日服两次,连服三日。
2.防治流脑。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据介绍,用大青叶30克,揉碎,煎水代茶频饮,连服3—5日,是预防流脑的良方。用板蓝根15克,贯众15克,共制为粗末,煎水代茶饮用,连服3—5日,也有防治良效。
3.防治腮腺炎。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连服3日;或用板蓝根冲剂每日2包,分2次冲服,对有腮腺炎接触史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用板蓝根30克,银花10克,薄荷5克,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频饮,对腮腺炎肿痛发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防治红眼病。可采用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生山栀10克,生甘草5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另据报道,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的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治疗235例暴发性红眼病,4日内治愈率达94.9%。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方面的知识,可以免费在寻医问药网上提问,我们有数万名优秀医生会员为您解答。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