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人 > 正文

老年人理财需防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

想理财,却遭遇陷阱!想投资,钱却打了水漂面对“骗子公司”设置的重重陷阱,昨日,不少读者打进本报热线,痛斥骗子公司的恶行。

想理财,却遭遇陷阱!想投资,钱却打了水漂面对“骗子公司”设置的重重陷阱,昨日,不少读者打进本报热线,痛斥骗子公司的恶行。

容易上当受骗的老人中有既有退休工人,也有知识分子,年龄从50多岁到80岁不等,有的甚至曾担任过单位领导,有的是退休教授。不过,多数是子女代老人打进热线,“我爸心里肯定知道上当了,但直到现在仍不愿承认!”

根据读者反映,我们总结出“骗子公司”的4个特点以及10个惯用伎俩。

这4个特点是

第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先履行小额或部分合同的手法实施诈骗;

第二,这些公司极力向老年人推销其“产品”或“开发项目”,诱骗老年人签约购买或投资,金额到手后便卷款潜逃;

第三,主要以老年群体作为欺骗对象;

第四,这类公司易成立、易运作、易解散和风险小,故有较大的蔓延趋势。

10个惯用伎俩包括

一、在公园或小区等地散发传单,以组织免费旅游、讲课的名义吸引老年人,以引诱其上当;

二、披着合法外衣,粉饰自己,让老年人难辨真伪;

三、先施“小恩小惠”、“感情投资”,骗取信任,让老年人血本无归;

四、移花接木,让老年人“眼见为实”;

五、温馨服务,让老年人盛情难却;

六、请“专家”到场造势,让人深信不疑;

七、虚构产业,夸大业绩;

八、许以高额回报,编织发财美梦,让老年人“利令智昏”;

九、层级传销,许以头衔,让老年人成为“成功”人士;

十、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弱点,诱使老年人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