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门很大的学问,在养生之中要注意很多,那么养生的五要诀是什么呢?
养生是门很大的学问,在养生之中要注意很多,那么养生的五要诀是什么呢?
首先是养德。
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百行固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健康既涉及体能方面,又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强调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
其二是养神。
心藏神,为一身之主。《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所以保养心神是养生之要义。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勿使太过,才能使全身的阴阳得以平衡,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强调七情内伤是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扰,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遂生。
其三是保护脾胃
饮食有节。肥甘厚味常为致病之源,过饥过饱易伤脾胃之气。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中医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一说,因此必须注意饮食有节,保护脾胃之气。即便有病,亦宜以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总以不妨脏腑为贵。所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许多高龄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防治冠心病十分强调少食高胆固醇,以免引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能机械看待。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一类食物,但胆固醇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其四是重视运动
勿使过度。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国是古已有之。“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当使极”很重要,要是句带关键性的话,对体弱者来说,尤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运动的种类很多,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可分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型。、外加拳术之类,比较使用外劲的运动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属内功。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养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