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人 > 正文

之前中医事业萎缩的原因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

中医学以人体自我恢复能力为依据,强调“辨证论治”,主张治疗未病,都是重视“苗头”的做法,就像中医学贡献给人类的“人痘”一样,在方法论上是非常先进的。

中医学以人体自我恢复能力为依据,强调“辨证论治”,主张治疗未病,都是重视“苗头”的做法,就像中医学贡献给人类的“人痘”一样,在方法论上是非常先进的。只是,长期以来人们把辨证论治隶属于西医的概念之下,束缚中医手脚,以为其太随意、太灵活,法律也不采信“辨证论治”,因此,在科学观上,人们信奉的还是还原论,而不是以人为本的中医学的方法。

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害的误导”。比如,预防型性的时候,大家都服汤药。西医问:“你这汤药是根据什么开的?有何作用?”

有人说:“我这汤液,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抗病毒。”这种解释目前很盛行,但是,经不住科学考问。坚持以西医理论指导中药的使用,就必须立即停止中药汤药的运用!因为,按照化学分析的金标准来看,“临时组合的中药汤剂”的有效性、安全性都是未知数,必须先进实验室后进入临床,否则就是“不人道地拿人做试验”,这就是反中医人士一贯的论调。

那么,临床上中医的西化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是科技观、价值观误导了人们的就医理念,使人们看不到中医学的优秀特质,因而远离中医。其次是中医人员在西医疾病观的误导下,不够自信,造成技术萎缩,治疗疾病的能力下降,临床水平滑脱,不得不借助西医技术。再就是价值观的误导,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被不规范的医疗市场驱逐。

再有,中医的丸散膏丹,在古代是那么容易创造,而现在一律按西药管理,研制费用高昂,中医也难再创制新药。把中医创新的手脚捆绑起来,如何创新?六味地黄丸治疗哪一种西医的疾病?能够超越与之对照的西药吗?今后还能产生类似的“只对证而不治病”的中成药吗?对证能通过新药审查吗?

中医不纯,无奈的选择,无奈的尴尬,也是使中医事业萎缩的重要原因。可惜不少人正乐此不疲地大声说:“这是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