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人 > 正文

儒家的“中和”养生之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

中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儒家极为推崇。中,指居中,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调、调和。古人说:“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平,指人的心境要平和宁静。

中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儒家极为推崇。中,指居中,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调、调和。古人说:“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平,指人的心境要平和宁静。心境平和宁静才能达到中和的状态。

战国时期的子思在《中庸·天命》中指出,心里有喜、怒、哀、乐而不表现出来,就是中;表现出来,能够有所节制,就是和。所以,儒家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将中和提升到天地万物根本法则的高度,并且以此做为修身延寿的法则。古人认为,人的感情上保持“中和”的状态,生活中就能不受情欲之弊的制约,不会有患得患失的心态。这样人的精气神经常能保持从容和缓的状态,就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