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返聘的一段时间里,原单位进行用车制度改革,先是取消了单位自备的员工上下班接送车,后来改为向公交公司租车。
我退休返聘的一段时间里,原单位进行用车制度改革,先是取消了单位自备的员工上下班接送车,后来改为向公交公司租车。再后来,单位顺应绿色出行潮流,干脆发放车补,员工上下班各显神通,步行、骑自行车、骑电瓶车、开私家车的都有。上班路途远,我与大多数同事一样,成为乘坐公交车的上班族,几年来风雨无阻。
“请主动投币,亮卡、刷卡。”“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谢谢!”公交车广播文明用语,一个个“请”字,让乘客有一种享受五星级宾馆服务的感觉。也许正是这个“请”字的无穷魅力,车厢里充满着温馨。年轻人主动为老弱病孕残让座,在我们这个滨江临海的“中国近代第一城”蔚然成风。有一回,在拥挤的乘客中,面对着小伙子让出的空位,两个长者相互谦让的场景令人感慨不已。
某日,我陪同外地来南通的教授朋友乘坐公交车。当他听到刷卡机发出“爱心卡”“长寿卡”的声响,大惑不解。我就仔细解释,“爱心卡”的持有者是年满60周岁而不足65周岁的老年人,票价对折优惠;“长寿卡”原名“老龄卡”,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即可持有,免费乘车。朋友十分惊讶:“65周岁就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到底是全国文明城市啊。”“老龄卡改名长寿卡,改得好!”
要不是朋友的提醒,“老龄卡”改名“长寿卡”,以往我真的没有在意。仔细品味,“老龄卡”是对老年人年龄的界定,容易让人产生自己已经老朽的错觉;而“长寿卡”则表示人们对老年人的衷心祝福。由“老龄”变成“长寿”,两字之差的细微变化,令老年人感觉十分温馨,更加温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