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人 > 正文

精神心理因素,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

精神心理因素,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精神心理因素,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容易出现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等为核心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失落感,是指自认为失去人生价值的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引起空巢老人的失落感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老人在失去了社会角色、职业角色之后,常常把精力都集中在对子女的关心照顾上。子女的离去使老人失去了服务的对象和生活的目标,破坏了原来的忙碌而有节律的生活规律。夫妇俩人的家庭还可以相互关心和照顾,从而得到安慰,而单身家庭的老人面对着太多的富余时光常常感到难以适应,会觉得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产生烦躁不安或心情沮丧的情绪反应。

2.孤独感

孤独感,是指一种无依无靠,无奈无助的感受。人类是以社会群体中为基本生活方式的群体,所以,很少有人会喜欢孤独。老人离退休以后,在社会大环境的生活机会减少,而在家庭小环境的生活机会增加。当子女离家而去,自己面对“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单调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眠之外无事可做,自然会产生孤寂凄凉的感觉。特别是家庭中的丧偶老人孤独感尤为明显。长期孤独生活的老年人,如果再伴有躯体疾病常可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3.衰老感

衰老感,是指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做事力不从心的感觉。人生进入老年期以后,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便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退,衰老是一个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老人既失去了社会生活中紧张、忙碌的工作环境,又失去了与子女在一起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特别是那些有失落感和孤独感的老人可产生体力下降、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多种不适的感觉而加重衰老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