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人 > 正文

秋季老人防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4日

秋季老人防病

秋意已经越来越弄,秋天早晚温差比较大,人体总是难以适应,诸如“心脑血管疾病、老胃病、老寒腿”等极易复发,也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期,因此像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秋季防病。


秋意已经越来越弄,秋天早晚温差比较大,人体总是难以适应,诸如“心脑血管疾病、老胃病、老寒腿”等极易复发,也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期,因此像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秋季防病。

心脑血管疾病 降温当心旧病发

每到气温骤降,各大医院急诊心脑血管病人普遍增多。专家说,寒冷天气血管骤然收缩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部分老年人原本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会引发脑出血。

专家提醒: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尤应注意加强防护,要坚持治疗,坚持服药,切忌劳累,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中老年患者要防止便秘,在食物中应增加纤维素含量;以低盐、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严格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入,以防身体发胖及血脂升高。多食含钾丰富的食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季节性抑郁 增加糖类摄入量

秋风、秋雨不仅使人容易躯体感冒,还会诱发心理“感冒”。心理专家指出,秋季应小心“季节性抑郁”。

专家提醒:预防秋季抑郁,要多晒一晒太阳,在阴天时,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

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食物。

情绪低落时饮点绿茶、咖啡,吃点香蕉。

要增加运动的时间。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到室外清新、宽敞的地方散步、慢跑、跳舞、练太极拳等可有效改善自己的情绪。

老胃病 保胃健胃重饮食

入秋气候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另外,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肠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复发。

专家提醒:秋季市场上各类水果很多,但有胃病的人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不能乱吃。水果分为热性、凉性和温性,对于有胃病的人,吃温性的水果较好。慢性胃病对含有鞣酸的水果特别敏感,容易泛酸,要少吃。目前市场上含有鞣酸的水果有柿子、葡萄,建议有胃病的朋友慎食这些水果。

关节炎 寒湿天气暖关节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不少人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外伤引起的创伤性关节炎开始发作。据专家介绍,关节痛与天气有很大关系,陈旧性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炎、腰腿疼、风湿等疾病都是因为长期劳累、过度磨损、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一旦遇到寒凉潮湿天气,就容易诱发。

专家提醒:首先应当做到保暖,尽量不接触冷水。对患病部位要使用护膝,也可用热水袋热敷或将关节靠近取暖器。

其次,要在一段时间里适当减少关节的活动,尽可能地让关节得到休息,利于关节的修复。

居住环境要避免阴寒湿冷,室内保持干燥、温暖,避免出汗。

在饮食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节制,增强抗病能力,控制高脂肪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另外,要避免外伤,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其应变能力、灵活性、抗外伤能力均下降,遭受外伤易发生骨折,造成肢体的病残。

感冒 感冒时对症用药

秋雨让气温骤降,使得伤风感冒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抵抗力比较弱的老人。

专家提醒: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轻度感冒者,只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5~7天左右就可恢复健康。而病情严重,症状明显的感冒患者则需要药物干预,以免病情加重而出现并发症。

对于感冒的治疗,绝大多数所采取的是“对症治疗”,简单讲就是视患者的症状来用药,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止咳剂、减轻鼻黏膜充血和化痰剂等。

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可先用解热镇痛药,鼻塞流涕可选用减轻鼻充血药,过敏者可选用抗组胺药,咽痛可选用消炎喉片。还可以采用中西药结合药物治疗感冒,在快速解决感冒困扰的同时减少了西药成分对身体产生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