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气温日渐降低,即使没有秋雨,由于寒流活动频繁,每次寒流来临,气温将骤降。当气温突降时,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挑战”,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更是如此。
1、起居讲求“三暖”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那么在冬季来临前,我们就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时值季节交替,阴寒渐盛,因此老年人要注意添衣保暖,要做到“三暖”:首先是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其次是背暖,寒冷的刺激可以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会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以通过颈椎、腰椎影响到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三是要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后,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导致病邪侵袭使人感冒。
2、饮食以甘温、滋补为主
在饮食方面,老年人应以甘温、滋补且不滞脾胃的食材为主。因为人老多体虚,肝肾不足,脾肺气虚,外界有阴霾寒气缠绕,所以甘温、滋补且不滞脾胃的食材(如糯米、栗子、大枣、核桃仁、南瓜、生姜、葱、大蒜、木瓜、石榴、鳝鱼、虾、鸡肉、羊肉、辣椒、花椒等)能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3、运动适宜柔和、避免躁动
同时,在日常应注意静养或以柔和健身为主,如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或躁动情绪。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以后,气温日渐降低,即使没有秋雨,由于寒流活动频繁,每次寒流来临,气温将骤降。当气温突降时,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挑战”,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更是如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