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局部 保护整体的炎性因子 很久以来医学界就注意到,在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血液中,有几种重要的炎性因子的浓度比一般人高。这些炎性因子由免疫细胞产生,用于破坏受感染的人体细胞,以牺牲局部,保护整体。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炎性因子的浓度只在受感染的部位增高。而在肥胖者体内,这些炎性因子会弥散在全身的血液中,对全身的细胞构成威胁。
例如当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一种炎性因子)的浓度升高时,某些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构就会改变,受体将不能感知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信号。于是,当血糖升高诱导胰岛素水平升高后,这些细胞就不会从血液里吸收糖分而使血糖降低。这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状况,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虽然医学界对慢性炎症会引起代谢性疾病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对于慢性炎症的诱因尚缺乏共识。 病菌增加 高脂食物作祟 病菌一般可通过分解动物的组织而获得营养。而高脂食物通常是添加了很多油脂。油脂进入大肠后会滋养病菌,并使其总量增加。 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无法利用动物的组织来获得营养,它们需要的营养是人体消化不了的膳食纤维,因此它们不会破坏动物的组织。
当食物中的动物性营养过多、膳食纤维太少时,有益菌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慢慢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致病菌。 病菌释放出来的内毒素是可以进入血液的。当白细胞在血液里发现内毒素(即抗原)时,便会以为是病菌入侵了,于是会立即生产炎性因子。高浓度的炎性因子最终破坏的是动物的健康细胞。久而久之,一些重要机能将遭到破坏,各种慢性病就形成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