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人 > 正文

深秋养胃正当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

进入深秋季节,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是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中医认为我们的胃最不喜寒冷,因此深秋季节养胃很重要。

进入深秋季节,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是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中医认为我们的胃最不喜寒冷,因此深秋季节养胃很重要。

阳虚和气虚体质者易“胃寒”

进入深秋季节,天气转凉,有些人会觉胃部寒凉,时有隐痛,尤其是进食冷食后就疼得更厉害,有时用手揉揉腹部或用热水袋焐一焐会缓解一些。

“胃寒”,中医认为“胃寒”是指脾阳虚弱,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则症状减轻。

从中医角度来说阳虚体质就是“火力不足”,这些人平时手脚发凉,腹部、腰部或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冬天耐受不了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冷气;喜欢安静和进食热烫饮食,大便稀溏,小便色清量多。黄启辉说,而气虚体质的人则是“短气、少气”,平时容易气喘吁吁;讲话声音低弱;容易出虚汗,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这两种体质的人脾胃功能差,深秋季节更易得“胃寒”症。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深秋季节是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如何养胃呢?中医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胃脘部保暖

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深秋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

注意饮食调养

秋冬季饮食应以温、淡、软、鲜为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在寒凉季节可适当做到进食热食为好。此外,饮食应清淡、细软、新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适当食疗药疗

深秋可进食温阳散寒之品,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患者。甘味食物及中药能滋补脾胃,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小米、南瓜等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散寒之干姜、紫苏叶、生姜、胡椒是健胃暖胃之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注意调理情志

传统养生学认为,过分的忧思或思虑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运动调养

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腹部按摩保健

右手掌劳宫穴对准神阙穴,以神阙穴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揉摩36次、左手手掌劳宫穴由大圈至小圈逆时针方向揉摩腹部36次,坚持3~6个月,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