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经常发生的疾病,而且一旦感冒还不容易治愈。那么感冒都有哪些常识呢?也许你也是只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感冒原因:
1)小儿免疫系统和机械屏障功能均未发育完善,鼻粘膜娇嫩、缺少鼻毛、常用口呼吸、易呛奶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由于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处于生理性免疫低下时期,更易患呼吸道感染。
2)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全、食管气管瘘等。
3)病毒等感染致小儿暂时性免疫功能低下,如水痘、麻疹、腮腺炎等,可使胸腺萎缩,T细胞亚群间平衡失调,抵抗能力下降。这种继发性免疫低下需要1~2月才能逐渐恢复。
4)慢性细菌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使呼吸道粘膜受损,并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
5)营养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性贫血、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和维生素A、C等缺乏,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慢性肾炎、肾病、慢性腹泻、结核病、各种肿瘤等,也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6)免疫抑制剂: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均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易患呼吸道感染。
7)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潮湿、阴暗、拥挤等均可损伤气道粘膜,降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而易患呼吸道感染。有研究指出,以煤等为主要燃料的家庭中的小儿,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0倍,被动吸烟也是如此。
8)其他:如护理不当、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彻底及在拥挤而卫生条件差的集体机构生活的儿童等,也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
感冒忌口
感冒之后,人往往食欲减退,有发热时更为突出。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时各种消化酶被破坏或活性低,导致了病人不想吃东西,如果硬是多进食,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不利于肌体集中力量抗御外邪,有可能延缓感冒的痊愈。因此,感冒病人以少食为佳。
感冒的病人提倡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等,避免吃煎炸、油腻食物。
感冒后应忌食的食物,除了与服药有关外,还与病情有关:
感冒初期,如果是受了风寒之邪,服用解表散寒药时,应当禁食生冷、油腻;如果是温热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阶段,则当忌食生冷,一旦热邪不去,留壮热,继而口渴、烦躁、便秘,此时反需水果相助,可频服梨汁、橘汁、西瓜、粳米汤、绿豆汤等,切忌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具体来说,感冒期间,应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等食品。
因为感冒是外感之病,治疗应以疏散解表为主,而鸭肉性质偏凉、滋腻,容易滑肠敛邪;猪肉肥腻,助湿生痰,动风蕴湿;羊肉甘温助热,偏于温中暖下,且有敛邪之弊;狗肉性质温热,容易助热生火,故为热证所忌;甲鱼甘润滋腻,有敛邪之弊;蚌,又名河蚌,性质寒泄,有滋阴凉润之力,多食有碍表邪疏散;醋,味酸收敛,食后容易滞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