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很多的老年人因为不注意保护视力,到了晚年的时候,视力就严重下降,老花眼是最普遍的疾病,更有很多的青光眼,白内障疾病,那么盗取老年人视力的元凶是什么呢?
视网膜是眼睛的“底片”
要想了解眼病的致病机理,首先就要了解眼睛的结构。人眼是感知光线的复杂器官,包括一套非常复杂的结构,光线进入眼睛,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落在视网膜上,通过视神经传导到脑部的特殊区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从而感觉到外界事物的状况。
眼睛的工作部分一是屈光传导系统,二是感光成像系统。如果简单比喻一下,眼睛就像是一台照相机,一是照相机的聚焦系统,包括晶体、房水、角膜、玻璃体,另一部分是照相机的底片,也就是视网膜。这张“底片”非常重要,因为视网膜的复杂程度就像大脑一样,“经常有人问,视网膜可以换吗?”专家说:“角膜能换,晶体能换,但是视网膜却不能换,就像大脑不能换一样。”
抓出老年人视力损伤的“元凶”
老年人视力损伤的原因有哪些?医生指出,第一位是老年性白内障,目前来说,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位是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第三位是全身疾病相关的眼病,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底血管阻塞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视力的主要因素。
1. 黄斑变性
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心,是发挥视力功能的重要部位,起到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光学信号的作用,黄斑在视网膜中的面积只是千分之一左右,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视网膜的85%,若其出现异常,就会引起视力低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可引起视力迅速丧失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也是老年人重度视力下降的首位病因。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不会患病,预期寿命增加是AMD的首要因素。
AMD分为干性和湿性,干性AMD也被称为非渗出性或萎缩性AMD,病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网膜细胞功能出现障碍,造成细胞营养不良并逐渐萎缩,其病情进展不易被察觉,并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加重。
湿性AMD也被称为新生血管性或渗出性AMD,主要原因是脉络膜新生的异常血管增生并穿过视网膜色素上皮,由于新生血管较脆弱,易破裂出血或血液成分漏出,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引起视物变形或形成盲点,进而视力明显下降。
相关阅读